C 女士40歲左右, 七年前健檢發現甲狀腺結節, 曾經在桃園 S 醫院就診, 然後到北部某S綜合醫院, 穿刺的結果是非典型 atypia with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 (AUS), 知名的外科C 醫師去年10月為她動了手術. 手術名稱: bilateral subtotal thyroidectomy; 病理報告是乳突癌(多發性, 兩側分別為 0.7, 0.6 公分).
C 女士不知何緣故不願在 S 醫院繼續就診, 她改到 T大醫院求診, 外科醫師(另一位C醫師)也不願多說就婉拒病患了
她來到我門診, 說曾經於S綜合醫院接受外科C 醫師的甲狀腺手術, 我直覺其中一定有貓膩.
到了我門診醫檢查才發現:
(1) 病患術後沒有吃甲狀腺素但抽血甲狀腺功能正常(fT4 1.13 TSH 1.52)但是Tg 20 ~~~ 甲狀腺好像沒有切掉多少啊!
(2) 超音波發現兩側甲狀腺仍然在還有許多結節, 最大 1.3 公分
(3) 核醫鎝-99m 掃描發現兩側甲狀腺仍然在頸部(如圖), 只又右下部有小小的手術切除的跡象, 但C 女士頸部有道明顯外科手術的疤痕。
C 女士只說她覺得 C醫師(S綜合醫院)的處理怪怪的, ~~~~
的確! 微小乳突癌手術方式可以是局部單葉切除 (lobectomy), 但是必須對側葉沒有病灶, 如果兩側都有的話, 一定是全切除 (total thyroidectomy)。 中央區淋巴強烈建議必須檢查是否有癌細胞侵犯, 如果可以的話, 癌病灶的基因突變需要側定是否為 bRAF V600E 陽性 (高復發率且容易失去碘吸收的重要指標之一).
C 女士的直覺是對的, 但是應該在術前好好和外科醫師溝通, 術後補救有時候會很麻煩的. 如果不處理, 未來就是局部復發(其實是原發未清除)加遠端轉移, 只是早或晚發生而已!
不知道有多少病友因為缺乏術前溝通, 而術後又不會覺得 處理怪怪的趕緊補救, 錯失痊癒的良機?